意境、舞境、仙境的结合 – 记《韶山升起红太阳》在新加坡的演出

意境、舞境、仙境的结合 – 记《韶山升起红太阳》在新加坡的演出

吴树平

新加坡厦门公会为了弘扬与推广优良的华族传统文化,自2004年开始,每年华族新年期间都举办新春文艺晚会,这项活动也已成为厦门公会庆祝新春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

今年的新春文艺晚会,担纲演出的单位是湖南省话剧团。演出剧目是大型音诗画舞台剧《韶山升起红太阳》,演出在2月20日晚上8时假维多利亚剧院举行。《韶山升起红太阳》这一项有别于传统文艺晚会的演出,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主办当局希望能给予观众一种不同的震撼。演出在中国被冠以“红色文化名片”的称号,然而演出的真正目的却是从文化艺术角度出发,在浓郁的湖南风味的音诗画和歌舞表演中,通过以少年、青年、老年毛泽东特型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突出表现毛泽东的故乡情、亲友情,展现一代政治领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升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主题。

《韶山升起红太阳》是以话剧为主,全剧只穿插一场古典歌舞场面及几场现代舞。

序幕的“韶乐舞”,通过韶乐的意境,表现韶山山明水秀,自尧舜起文化艺术即已萌芽,早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幕开时,舞台上轻烟袅袅,悠扬的古典乐曲声里,众仙女捧着乐器,伴着乐声起舞。随着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十位穿着亮片灯泡的仙人降临人间,恭贺伟人的诞生。

第一幕“少年怀志出乡关”在于表现毛泽东从小即有一颗同情穷苦百姓的心。一开始就看见一个乡绅富豪打扮的老爷子,手里握着木棒,上气不接下气地在追打一个蓄短发的少年,要他跪下。原来父亲要小三伢子(毛泽东乳名)去跟农户收账,他却把农户的账平了。毛泽东从小的倔强也表现在他拒绝双腿跪下,在母亲的规劝下只跪下一条腿。这件事也诱使毛泽东离开家乡到外地读书的念头,以便争取一个更平等的社会。这一幕在全剧里是唯一的轻松场面,父亲的追打以及乡亲们在保护小三伢子时挨棒的情节,引起观众们的哄堂。

第二幕“风华正茂、激情湘江”的时代背景是“五四运动”。以一段简短的歌舞表现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湖南师范学院读书,课余时编辑《湘江论坛》。舞蹈带出青年毛泽东的革命理想与昂扬的斗志。

第三幕“返乡闹农运”。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指示下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乡亲们都不再叫他“小三伢子”,而是叫他“润之先生”。毛润之以事实说服韶山农民,叫受尽压迫的穷苦大众团结起来与土豪劣绅斗争,以便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幕的说教味道就比较浓烈,幸好时间不太长,还可以接受。

第四幕“建立农民夜校”前半部引出了毛泽东的堂客(湖南话妻子的意思)杨开慧。毛泽东在介绍她时是说“洋先生”,那是因为杨开慧19岁时曾在长沙的美国基督教会学校念过洋书。后半段的“识字舞”,通过舞蹈表达农村大众对学问知识的渴求,展现了在革命期间农村生活情景。

第五幕“板仓话别”及第六幕“满门英烈、痛失娇杨”则是全剧最感人的场面。“板仓话别”描述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与妻子杨开慧话别,这一幕十足是两位年轻男女演员李赛与黄婷的内心戏。毛泽东在家庭与革命两者之中,选择了后者,然而又舍不得妻子和三个孩子,令人感动。

接下来第六幕是以舞蹈“蝶恋花”表现毛泽东一家为了革命,六位亲人献身的感人情节。音效是毛泽东的词“蝶恋花”,在雄浑有力的朗诵声中,背景幕上连续打出杨开慧、毛泽建、毛岸英等六人的照片、生平及牺牲日期,结合舞蹈、科技,展现的是诗境、舞蹈以及梦境结合的优美意境,充分表现天上人间的艺术气氛。

第七幕“光明在前”以连续性的三组简短现代舞蹈展现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途。在悲壮的军号声中,阴暗的天空飘着鹅毛白雪,不惧严寒的红军,擎着五星红旗,在凌厉的暴风雪中匍匐前进。有战友不支倒下时,后面的战友立刻上前扶上一把。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只为实现一个更平等社会的理想,场面雄伟壮观。

第八幕“开国大典”。在礼炮声中,毛泽东在天安门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在观众眼前出现的是背景幕上一幕幕黑白画面,从井冈山的蓄锐待发,雪山的艰苦行军,横渡河水深及胸口的延河…..之后忽然画面转为缤纷,天安门前挤满了期待新中国诞生的群众,在毛泽东的宣告声中互相拥抱,互相祝贺。这也是全剧感人最深的一场戏。

第九幕“重回韶山”记述毛泽东宽别家乡32年后首次踏上故土。前一段以回忆形式呈现,在故居前,中年的毛泽东眼中擒着泪水,看着多年未见的故乡,耳中仿佛听到母亲慈祥地呼唤着“小三伢子”;忽而又仿佛看到少年时离家求学时母亲依依不舍以及学成后回乡搞农运的情况;后一段是以互动的形式呈现毛泽东与宽别多年的乡亲们重聚,他向乡亲们深深鞠躬,表达了他对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的歉意。毛泽东的一段台词:“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要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烈士们,而且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地记住他们。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才会有今后更加强大的中华民族!” 这段话激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四处响起雷动的掌声。

尾声“家园”以一首新诗“家园”呈现。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家园是他旧时的乐园,家园也是他梦中的桃源。他愿化成一条辛勤的老牛,耕耘属于你我的绿色的田园,充分表现毛泽东对家园的顾念及热爱。

除了幕后人员,话剧部分演员19人,舞蹈演员29人。主要的话剧角色只有几位,其他只以陪衬的形式出现。演少年毛泽东(小三伢子)的江喻望的造型,与从互联网上看到的毛泽东少年时期的照片相比较,简直神似,相似度达到百分之九十。

再来就是演青年毛泽东的李赛,风度翩翩。在开导乡亲们团结对抗土绅恶豪的那场戏里,用的是带湖南腔的华语,却又清晰易懂。在与杨开慧诀别的那场戏里,他没有台词,却又能完全以表情表达出深情的一面。

杨开慧一角由黄婷饰演。在整出戏里,她是唯一用标准普通话说台词的演员。杨开慧本身也是湖南人,却不说湖南腔,不知这是否是导演特意的安排。黄婷造型清秀,俏丽的脸庞在短发刘海衬托之下,显得青春活泼。在与毛泽东诀别的那场戏里,她也没有台词。她那深情款款的眼睛里却又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

梁程饰演建国之后的毛泽东。他是该剧筹备之时,从全中国三千多名应征者中精挑细选出来最后的十几名人选中,在高度上、体型上及脸型上的相似程度最大的特型演员。梁程为了演好这角色,特意揣摩毛泽东的一举一动。因此他一出现在舞台上,全场掌声即刻响起。演出时他以带湖南腔的华语说话,然而有了舞台两旁的同步中英文字幕的辅助,观众们完全可以了解他的台词内容。

服饰方面,除了序幕的“韶乐舞”有色彩鲜艳夺目的服装和装上闪亮灯泡的乐器外,其他场面的演员都以简单、颜色单调的农民装、唐装或中山装出现,表现出朴实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舞台剧已不像以往的舞台剧,不再是自始至终都是冗长又枯燥的舞台对白,而是夹杂着舞蹈、灯光音响效果以及现代科技效果的多媒体演出。时代的进步,这种改变是必要的。因此在该晚的演出,剧院里也看到不少的年轻人。开场前在剧院大厅碰到几位金发碧眼的老外,跟他们聊天才发觉他们都不懂华语,但是新中国开国伟人的事迹与声誉却令他们愿意掏钱包购票。可见毛泽东的在外国人眼中仍是极有魅力的。

演出照片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