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毅柏

酱油厂第三代掌舵人白毅柏PBM先生



这是一段曾经在新加坡电视上播放过的广告:一位约90岁的老人家,身着中国传统唐装,手持毛笔,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酱”字。这位长者并非别人,正是著名酱油品牌“大华酱油”的创办人白清泉老先生。
白清泉老先生原籍福建安溪,1910年出生,25岁时到新加坡打工,1942年日军南侵,在爱国华侨南侨总会会长陈嘉庚的号召下,白清泉毅然加入南侨机工部队,前往中国大后方的重庆担任运输机工,支援抗日战争。1946年,白清泉回到光复后的新加坡,一切从头开始,帮人打工,也开过计程车,累积了一点本钱,1947年在友人的推介下, 机缘巧合下投入酿制酱油的行业。当时,年轻的白清泉,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对酱油酿制可说是一窍不通,就连什么是酱油、什么是酱清都分不清楚,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敢敢”就把头栽进去,过程可说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一连串的钉子、一连串的尝试,屡败屡试,却不言弃。问人人不说,只好自己买书本来“ 依样画葫芦”。辛苦终于换来了甜蜜的成果,可以上桌的酱油终于酿制成功,50多年来大华酱油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白老先生白手起家,一生勤俭朴实,抱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精神,生前热心公益,经常捐助慈善和教育,却不喜欢宣传。他的座右铭是:诚信、勤俭、勇于创新。
白清泉老先生在2005年3月逝世,目前大华酱油厰由第三代在经营, 甚至也有第四代开始加入管理。
早在白清泉老先生还在掌管大华的业务时,他的孙子们在学校假期时都要到酱油厂帮工。白毅柏在完成国民服役后来到酱油厂的第一天,祖父就吩咐他把酱油厂的一块空地打扫干净。手里拿着扫把的白毅柏感到好委屈,心里埋怨祖父偏心,让哥哥姐姐们去学做账目、去学销售、去学品质控制,却让自己来扫地。后来他才明白祖父的一片苦心,原来祖父有意栽培他成为接班人,所以就让他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样样去做,样样去学。
今天,身为大华酱油董事经理的白毅柏,对整个酱油的酿制过程可说是了如指掌,他说这要归功于祖父要他什么东西都要亲手去做,祖父说: 听不如看, 看不如做, 做久了必熟能生巧, 亲手去学,从不懂学到懂。白毅柏坦承这对他目前的职务是一种优势。对内方面,厂里那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他都能迎刃而解;对外方面,他跟客戶洽谈时更是得心应手。如今,白毅柏也了解当初祖父要他扫地的目的,是要他从小就吃得起苦,学得更彻底, 能够承受压力, 就如白老常说 “人无辛苦过, 难得世间財 ”。白毅柏说:“ 当时私下感到好丢脸,但胜过日后在别人面前丢脸。” 吃过苦,承受过压力的白毅柏,今日成为充满信心的大华酱油董事经理。
白毅柏最记得他祖父跟他说过的一番话:“ 企业怕三老:老字号、老经验、老市场。”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 老字号等于固步自封,不求进步;老经验等于自大自足,不求改进;老市场等于忽视环境,不求变化。所以三老必須配上一新。 创业难,守业更难。俗语说:富不过三代。作为第三代的接班人之一的白毅柏,是如何将大华酱油这传统的家庭企业发扬光大呢?
白毅柏秉承祖父常说的企业怕三老意念,所以必須要有一新来配合, 事业才有办法继续传承下去, 所谓一新即是”三求”——-求新, 求变, 求突破。
如今,大华产品在本地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产品也远销全世界三十多国,除东南亜外,也销售到美国、中国、南美洲、澳洲、欧洲各国,甚至在回教徒为主的中东国家,也可以买到大华产品,因为大华产品已获得“回教徒可食用”的标签。
白老先生最重视品质,他强调“ 品质就是生命”。白毅柏認為要延续生命就必須加强品牌的理念, 大华产品的品质与品牌才有可能永续经营且得到各地用户的认可。大华酱油是直接经由瑞士SGS机构审核颁发ISO22000证书的第一家亚洲酱油厂;此外,也经HACCP与国际ISO9001鉴定为优越的食品厂家;在2006 / 2007读者文摘一项调查中,获得“ 新加坡最受欢迎及信赖的本地酱料超级品牌”奖, 2006至2008年二度被新加坡农粮局頒发”食品安全伙伴”大奖。
上一代掌舵人刻苦经营,以信为本,现任掌舵人的高瞻远瞩,乐于创新的精神,大华酱油方能有今日的成就,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