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伏先生

多元企业家张允伏先生



和张允伏先生作访谈的确感到轻松自在。张先生爽朗、健谈,有问必答,完全没有架子。虽已年达花甲,声音仍旧宏亮有力。

张允伏先生祖籍金门,在中国出生,父亲是中医,早年已经在新加坡悬壶济世。7岁时,日军占领金门前,为逃避战乱,母亲带着几个孩子来到新加坡与父亲会合,张先生就在新加坡受教育。日军从泰国南下前夕,张先生的母亲又带着几个孩子到马六甲投靠她的哥哥。日军占领新加坡时,张先生的父亲在一次日军检证时一去不返。

挨过了三年八个月的辛苦日子,日军投降后,母亲又带着几个孩子回来新加坡。张先生在华侨中学完成中学教育,在一所乡村小学执了两年教鞭。张先生的大哥认为教书很辛苦,工资又不高,就叫张先生去跟他学做生意,由大哥出资,在红山开了一家小工厂,取名“美亚”,专门制造铁桶。1960年代初期,当铁桶生意逐渐上轨道时,一场无情的大火,把红山夷为平地,工厂也不能幸免。所幸当时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大力发展工业,在红山设立第一个工业区,张先生兄弟就在红山工业区找到一个新的落足点,改做贸易生意,迈开了进军多元企业的第一步。先是从中国及印尼进口罐头,除了在本地销售,也转口到其他国家。

张允伏先生做生意的窍门是“把握时机”。他说 :“ 我们要比别人先一步。当别人在策划时,我们已经在写计划书;当别人开始写计划书时,我们已经进入市场。” 他也劝告后辈们,绝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就是说资金要分散,投资在不同领域。张先生举了一个贴切的例子 :“ 我从工业赚到的钱,就投资到贸易,加大贸易额;从贸易赚取的盈利,又投资到工业,扩大工厂。这就是鸡与鸡蛋的关系,鸡养大了会下蛋;蛋孵出小鸡,养大了又再下蛋。永远循环不息。”

张先生严格奉行他的“把握时机”及“鸡与鸡蛋”的原则,上世纪60年代初期,刚独立不久的马来亚为了吸引外资,优惠外商投资新兴工业,他就在马来亚投资设立印刷厂和塑料厂。马来亚的乡村蚊虫多,张先生又看准时机,在60年代中期在马来西亚、印尼开设了蚊香与杀虫剂制造厂。

印尼海洋面积大,海产丰富。张先生看准了这些优势,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开设海产罐头加工厂,除了本销,产品远销到印度和中东国家。此外,他又从印尼进口鱼肉浆到新加坡,供应制作鱼圆与酿豆腐的厂家。

张先生的生意触角敏锐,在别人还不敢到中国投资时,他早在中国开放前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做生意已超过50年。现在,美亚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多元化,在浙江杭州有水泥厂、塑料加工厂、在深圳有机器制造厂和塑料包装厂、在杭州和常州兴建住宅与商业大楼、在昆明的石林景区有度假式宾馆;此外在其他中国城市还有化工厂、塑料加工厂、饮料制造厂等等。

除了马来西亚、印尼和中国,美亚集团在柬埔寨也投下巨资,还买下三万五千亩土地种植腰豆和木茨。此外,美亚集团在非洲,斯里兰卡、越南、缅甸等亚细安国家也有其他方面的投资。

美亚集团在各地的员工总数约有一万名,张先生的管理哲学是 :“了解对方的专长,让员工知道自己的福利是与公司的利润挂钩;作为老板,要关心与重视员工的福利。”

美亚集团的业务遍布各地,作为董事经理的张允伏先生经常要到处视察,每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外。年届花甲的张先生,精力仍旧非常旺盛,东奔西跑,丝毫不会觉得累,他说 :“ 我最大的兴趣是做生意。视察公司的业务进展,是最开心的一件事。”

华文教育出身的张先生,传统观念十分重。宽敞的办公室里,四周的墙上满挂字画,书香气息浓重。他的几个儿女都是在新加坡接受传统华文教育之后,才到外国留学。他说 :“ 我坚持给儿女们接受华文教育,灌输优良的华族价值观,所以我的孩子们家庭观念很重,也对家族企业有感情。” 目前,张先生的几位儿女,都在公司服务,他们都能坚守岗位,发挥专长,把美亚集团的业务推上一个更高的境界。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