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章谊先生

黄氏家族三代与厦门公会渊源深厚



黄章谊先生是厦门公会第四十四届(2008-2009)财政,他在2007年发起的一场保护祖坟的事件,广泛引起新加坡和厦门两地社会的注意。

说起黄氏家族,可先由黄章谊的祖父黄廷元(1860-1936)开始。他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家,1904年经革命党人黄乃裳介绍加入同盟会,创办《博文日报》、 《厦门日报》和《鹭江报》等宣传支持革命。他热心公益,提倡教育,在厦门开办了多间学校;也是福建工业革命的先驱,新马淘化大同公司的创办人。1993年其墓园被列为厦门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中国当局要建高速公路,而要黄氏家族迁坟,引起黄章谊与各方斡旋,多次奔走厦门和翔安。新加坡厦门公会,怡和轩等也帮忙致信声援,经过多方努力和协商,有关当局终于同意将高速公路稍偏移。一场保护祖坟事件终于宣告成功,当时也身临现场的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曾玲博士也深感欣慰。墓园得以保存,其意义非凡,有着海外华侨与祖籍地的文化和血缘的联系。

黄章谊先生的父亲黄琢齐(Wong Tok Chai, Tan Sri, Dato)先生,1918年3月21日生于厦门鼓浪屿,1941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获农学士学位,曾任台湾省交通处专门委员兼西螺桥工程处主任秘书,建造南北大道最长的西螺桥。1955年随兄黄笃修南来建立淘化大同有限公司饮品工厂,当时风行南洋一带的橙汁-绿宝(Green Spot)便是出自他们的工厂。 1960年收购吧生黄梨厂,制造罐头食品,畅销欧洲各国。

已故黄笃修先生(1914-1978) ,是黄章谊先生的伯父,他是新加坡厦门公会第五任(1955-1979)会长,也是任期最长的会长。他曾担任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并著有《游踪寄语》、 《东麟西爪》、《日本到何处去?》等书。

丹斯里黄琢齐,热心华文教育,曾任吉隆坡坤成女子中学及巴生光华中学董事长多年,扩建校舍,礼
堂,出钱出力,不落人后。他曾兼任政府部门义务工作,如标准局委员,玛拉工艺学院董事,工业发展局(MIDA)委员及首都市政局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丹斯里黄也曾担任渣打银行首席商业顾问,帮助许多华商扩展业务,历任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工商总会会长,雪兰莪福建会馆署理会长,全国华人工商联合会署理会长,中华大会堂副会长,马来西亜台湾友好协会副主席。他先后获得大马元首封赐KMN勋衔,1976年又封JMN勋衔,同年受吉兰丹苏丹殿下封赐DJMK拿督勋衔, 1987年再封PSM丹斯里勋衔。他为事业,为社会工作五十多年,直至八十岁退休,是一位马来西亜华人社会中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曾有人问丹斯里黄:“您在社会工作数十年,现巳荣休,有何感想?”他答道:“苏东坡的西江月(平山堂)最后两句说得好:‘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丹斯里黄琢齐别号“琢石生”,七十岁后又称“蕉山老人”。他学贯中西,对诗词篆刻皆有心得,至老不辍, 于功名富贵中仍不忘清淡之乐,乃华人工商界罕见之人物。

黄章谊(George Huang)乃丹斯里黄琢齐次子,现为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等地的家族企业淘化大同有限公司的董事经理,也是新加坡国际会展集团博览中心有限公司及新加坡邮轮中心私人有限公司主席,同时也任多家公司的董事。

在公共服务方面,黄章谊先生颇具乃父之风,非常活跃,热心社会公益。他积极参与领导的团体和组织很多,简单地介绍如下:他现在是埃塞尔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名誉总领事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驻新加坡名誉工商大使;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常务董事兼外事与策略事务委员会主席;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副主席;阿拉伯新加坡商会副会长;亚细安工商总会理事;新加坡辽宁经济贸易理事会理事;太平洋区经济合作组织新加坡国家委员会执委以及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属下新加坡印尼工商联会指导委员会委员。

黄章谊先生目前也是新加坡厦门公会永远名誉会长兼财政,南洋黄氏总会名誉会长,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董事和吉隆坡银行家俱乐部董事.他也是博理中学学校咨询委员会主席以及淡马锡理工学院董事。他同时担任英国皇家特许管理协会(新加坡分会)总督,新加坡管理顾问学会董事和执业管理顾问认证局主席。黄先生现在也担任淡滨尼公民咨询委员会赞助人,社区参与行动委员会联合主席,新加坡消费者协会属下企业社会行为委员会副主席,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国会委员会资源人员,新加坡复员技训企业管理局董事和马来文化遗产基金有限公司董事。

黄先生于2008年四月份厦门公会执监委联席会议上,建议将公会庆中秋之传统“博状元饼”由每年的四,五桌,扩大至三,四十桌,每桌八人,将这项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加以发扬。于是大家决定于今年中秋节改在中华总商会礼堂举行。结果得到各方面人士的热烈支持,桌位供不应求,在一片热闹的欢乐声中圆满结束。

黄氏家族,一门俊杰,三代以来都为乡亲服务,为会馆,乃至社区,国家尽力。在深受西方风気影响的本地社会,实属难得。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