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移民团体访儿童迟钝院

你们教我们懂得‘珍惜’

他们是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们需要人们持久的呵护,关爱和帮助。

上星期六的早上,雨下得很大,赵芳路厦门公会门前出乎意料地,聚集了很多年轻人,他们是准备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专程去德教太和观迟钝儿童院参观访问的自愿者。

这项参观访问活动是国民融合母亲节活动的项目之一,由厦门公会发起,由包括天府会、天津会、随笔南洋文化协会以及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等多间新移民团体联合举办的,旨在鼓励新老移民更多了解新加坡民间慈善团体的运作体系,了解迟钝儿童院所提供的服务和帮助,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深切感受“一心一德”为善最乐的情怀和意义。

消息一经发出,每个团体都有大量的会员报名参与,但是限于受访机构的特别要求,人数只能控制在20人。

主办机构预先准备了面包、蛋糕等食物,自愿者们在抵达之后,首先参与向孩子们分发食物的工作,虽然外面雨下得很大,大家都被儿童院的孩子们那种近乎嘉年华一样的兴奋情绪感染了。随后,儿童院负责人接待各位自愿者,通过屏幕演示,为大家详细介绍德教太和观以及迟钝儿童院的发展历程,运作模式,提供服务等。最后一个项目就是自愿者们和儿童院的孩子们一起打乒乓,会场上笑声不断,掌声不断,以至于活动结束,大家竟然依依不舍,迟迟不肯离去。

德教太和观迟钝儿童院创办于1980年代,主要收留包括7—16岁的儿童,以及17—55岁的成人,由此看来,这里并没有严格年龄限制,只要是有需要帮助的,机构都愿意接纳。也因此,他们中绝大多数从儿童院创办就一直住在这里,从小小幼童,长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可以外出做工的青年,也有人从曾经的青年变成今天有些衰老,有些迟缓的老人。

他们中的年幼孩子将被安排上特殊学校,学习一些文化课程或者技能课程,年长的将被教导基本工作能力,安排到诸如麦当劳,手工工场等地做工。每天早上,他们如同正常人一样上学,或者上班,晚上回到儿童院,统一食宿,作息,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他们中很多人最初是遭遗弃的,但在这里他们有了一个永远的家,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有些人会在周末被他们的家人接出去用餐,活动等,然后再被送回来。

在这里,所有收容者被称为“Residents(居住者)”,也被称作“孩子”,也许称他们为“孩子”更合适,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有智障问题,或者聋哑,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等,有些是自闭症患者,他们的确就是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需要人们持久温暖的关爱,呵护和帮助。

他们在我们的眼里就像一个孩子一样,高兴的时候就和你说来说去讲个不停,虽然他们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我们并不能听懂他们在讲什么,有些人则像个依恋的小孩,看到你,就和你握手,然后就一直要牵着手。这些小小动作,也许对于初次拜访的我们真有点不习惯,不适应,可是,当你想到他们那张单纯的笑脸,也就放松了,很愿意给他们多一点友善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温暖的牵手。

访问结束,很多团员都表达了感慨,一位来自中国北方城市,在新加坡担当游泳救生员的年轻人说,看到他们让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么幸福,懂得“珍惜”,也有朋友表示,希望以后继续参与这样的活动,或者定期来儿童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工作.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