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耀坤先生

印尼棉兰闽属煤油炉状元魏耀坤先生



第一眼看到魏耀坤先生的印象是忠实、诚恳、自信、谦虚与随和。作为印尼品质与销量均居第一的煤油炉生产商的董事长,外表朴素,眼光炯炯有神,声音宏亮,步伐稳健,谈吐温文尔雅,话语中附夹着听起来深奥但又不难理解的哲理,夹带着少许的幽默,令听者感觉十分亲切轻松。

魏耀坤先生祖籍福建同安,1936年在新加坡出生。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祖父早已在印尼廖内发展。日军占领新加坡前,新加坡生活困苦。为了谋求温饱, 1941年魏先生随叔祖父到印尼廖属群岛去,在那里定居、受教育、成长、结婚、创业。魏耀坤先生的祖父及叔祖父是在印尼廖内群岛经营沙莪生意的,魏先生从小丧父,由叔祖父抚养长大。母亲身兼父职,从小对魏先生的教诲,影响极大。在叔祖父的指导下,魏先生学到了做生意的窍门。在学做生意的过程中,也学到待人接物的谦虚态度。这些宝贵的经验,造就魏先生踏上事业成功的道路。魏先生说 :“ 在印尼,时时刻刻都要面对危机。有危机就有机会,你必须能够承受危机带来的伤害,才能赚到钱。” 魏先生也就是善于利用危机造成的机会,看准时机,制造出印尼第一台煤油炉,才能成为印尼的煤油炉状元。

魏先生为什么会生产煤油炉呢?原来有一段跟他母亲有关的往事。他说在他念完中学时,他母亲就强制他去学习一门手艺。母亲教子的哲学是: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而魏先生学的手艺就是与煤油炉制作有关的技术。独具慧眼的他,看到了印尼中下层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潜能,就以他所学的手艺,开始生产家家必备的炊具煤油炉为起点 。从设计到制作,一切从零开始,亲力亲为。经过多年的奋斗与努力,产品逐步改良,设计逐步改进,品质也严密监控,到今天以机械化取代手工作业,产量增加,产品更加美观,品质更加优越。除了继续生产煤油炉,设在棉兰的工厂目前也生产煤气炉,雇用员工1500人,规模宏大,在印尼全无对手。

魏先生的事业是从家庭工业形式开始,逐步走向企业化,但却没有上市的打算,继续以家族经营的方式进行。他已在几年前把管理棒子交给他修读工商管理的大儿子。值得一提的是魏先生的产品,品质已达到ISO的层次。目前,魏先生是退而不休,在家族生意中,以董事长的身份,扮演监管的责任。闲暇之时,魏先生以打高尔夫球为消遣,在印尼、中国和新加坡三地都是当地高球俱乐部的活跃会员。

魏耀坤先生在印尼受教育,然而中文的造诣也挺深厚。1998年在62岁时,魏先生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系进修以中文授课的工商营运及管理本科,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实现了终生学习的理想。

魏耀坤先生热心社会服务,尤其是社团组织,更是不落人后,目前在印尼、新加坡与中国多间社团中担任要职。其中计有:棉兰洛江联谊基金会董事长、印尼魏氏公会筹委会会长、印尼同安互助基金会总主席、印尼巴眼亚比中华公学华希宁校友联谊会永久名誉主席、新加坡同安会馆名誉主席、新加坡厦门公会名誉会长、新加坡魏氏公会名誉主席、中国同安翔安侨联会名誉主席、中国同安联谊会名誉主席及台湾世界魏氏公会理事。

此外,魏先生也热心于教育事业,赞助教育,义不容辞。目前,他是印尼巴眼亚比中华公学华希宁学校董事会董事,曾经捐出20亿印尼盾(约新币30多万元)当助学金,给当地的300位华裔贫困小学生当学费、买校服与课本。对于他的慷慨捐助,魏老先生说:“钱要赚,也要懂得用。我是社会的一份子,我应该做的就会去做,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无私之心,表现无遗。这社会像魏先生这样懂得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人并不多。但愿更多像魏先生这样成功的人士,能挺身而出,以实际的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则是社会之福矣。

后记:

初稿的标题原是冠以“煤油炉大王”。给魏耀坤先生过目后,他却要求改为“煤油炉状元”。他说:“ 我不是什么‘大王’,这称号太过夸张了。行行出状元,你改为‘煤油炉状元’吧,我会感觉到自在一点。” 这一点,足以证明魏先生为人的谦虚与低调,这也可以说明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

  123